潮新闻客户端 周益飞优秀股票配资网站
我是一名厨师,在后厨掌勺时,又听见前厅熟悉的声音:“服务员,菜上慢点啊,不急。”说话的是位常来的大爷,面前摆着一杯杨梅酒,正慢悠悠地晃着杯子,等他点的红烧杂鱼。老板隔着传菜口笑着应:“放心,这杂鱼得在锅里多煨会儿,等汤汁收浓收干,紧紧裹在鱼身上,端上去才够香。”这一幕落在眼里,忽然让我想起晚潮栏目群里的热闹——原来吃饭与读文,藏着同一种生活智慧:慢,才是品出滋味的关键。
红烧杂鱼。
小时候跟着母亲去吃喜酒,总攥着她的衣角盼宴席开场,母亲却总拍着我的手说:“急什么?好饭不怕晚。”果不其然,宴席从不会一上来就堆满桌。先上几碟清口凉菜:鱼皮花生嚼着香酥,木耳拌青瓜爽利开胃,刚垫了肚子,热气腾腾的汤羹就端了上来,喝一口暖得从舌尖舒服到心口。等桌上人聊得热络了,主菜才陆续登场:酥烂的红烧肉颤巍巍卧在白瓷盘里,酱汁裹得匀匀实实;清蒸鲈鱼泛着银亮的光,筷子轻轻一夹,嫩得能抿出鲜来。每道菜都隔着恰到好处的时间,给足了细品的功夫,桌上的话题也跟着菜品流转,从家常琐事到邻里趣闻,慢腾腾的一顿饭,吃的是菜,更是满桌的热闹与心底的温情。
展开剩余65%后来在城里饭店上班,总遇着急着上菜的场景。有时客人刚坐下,凉菜还没动,热菜就接二连三地端上桌,盘子叠着盘子,刚上的菜冒热气,先上的菜已凉了半截。有次一桌客人点了红烧泥鳅,三番五次催服务员快上,徒弟急着出餐,把火开得旺旺的,端出去时泥鳅看着完整,客人一夹却夹不断,盘子里的汤汁稀稀拉拉,尝着少了大半醇厚。老板路过看见,叹了口气跟客人解释:“这泥鳅得小火慢煮一刻钟,让酱汁慢慢渗进肉缝里,等汤汁收得裹住泥鳅、盘底不见多余汁水才对。一催着快,火大了,鲜味儿没锁牢,口感也差了。”那一刻我忽然懂了,客人急着要的是“吃饱”,愿意慢下来等的,才是“吃好”——哪怕我们做厨师的,有时也会盼着快点炒完菜下班,可真要出了味道打折的菜,心里总觉得对不住客人的期待。
红烧泥鳅。
这道理,放在读文章上竟也分毫不差。晚潮栏目群里,常有作者老师分享文字,本是以文会友的雅事,可有时却成了“赶场”:有人一天抛两三篇,有人一次发好几篇,屏幕里的文字像堆得满桌的凉透菜,看得人眼花缭乱,反倒没了点开的兴致。
红烧小黄鱼。
群里的邱老师最懂慢的妙处,她总隔几天才发一篇短文,像掐着大家的期待似的,每次都在恰好的时刻出现,字里行间藏着细腻情思,她的文章一出来,群里就热闹起来,大家围着讨论题目多巧妙、字句里藏着多少心意,你一言我一语,把文字里的情致越品越浓。反观那些扎堆分享的文章,大多沉了底,没人记得清内容,更别说品出其中深意。
红烧带鱼。
原来每篇文章都像厨师炒的菜,是自己满心珍视的心血与宝贝。我们做厨师的,怕火急了坏了菜味,更怕被客人说手艺差,辜负了对食材的用心;写文章亦是如此,字斟句酌的打磨里全是真诚优秀股票配资网站,既怕读者误解了字里的深意,更怕这份心血引不起半点共鸣。而“慢”,从来不是浪费时间,正是给这份“心血宝贝”留足生长的空间:就像那道红烧泥鳅,慢煮的是汤汁,更是让食材与调料慢慢磨合出的鲜香;就像群里的短文,慢分享的是文字,更是作者与读者心与心慢慢靠近的呼应。我们总被“快一点”推着走,催着上菜,催着看文,却忘了生活本就该是一场慢宴席——一道菜一道菜地品,一篇文一篇文地读,才能尝出藏在时光里的真味,才能让那份不被辜负的用心,被好好看见。
发布于:浙江省盈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